其他
劳动课不应零敲碎打,这所学校的体系化设计有意思 | 头条
每年的5月,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田园校区都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。
上个礼拜,一年级同学和家长一起开心地收割了他们照看半年的油菜,爸爸收割、妈妈挑拣菜籽空壳,孩子们搬运,这种丰收的快乐多少分数都换不来。
对于劳动的每个孩子,学校最后都会送出一份礼物——将油菜籽压榨后分装成瓶的菜籽油礼盒。
这仅仅是艾瑞德劳动教育进入新常态其中一个小小场景。由于从建校开始,学校便自带300亩田园校区,学生可在其中过春夏秋冬、观日月星辰、感鸟语花香、摘瓜果桃李,自然这里变成了我们劳动课程的主要实践基地。
随着《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的发布,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。如何完整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,把握劳动教育的特征与使命,落实劳动教育的推进与实施成为我们重新思考的内容。
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,帮助我们厘清了儿童所需要具备的劳动素养,包括正确的劳动观念、积极的劳动态度、丰沛的劳动情感、充足的劳动知识、适切的劳动技能、活跃的劳动思维、强健的劳动体魄等,基于此,我们将劳动教育目标具体归结为三个方面:以劳动培育理想、以劳动发展本领、以劳动历练担当。
以劳动发展本领:小学阶段开始,就要关注儿童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,帮助儿童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与方法。未来社会需要有知识、懂技术、会创新、能合作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人才,培养劳动本领,呼应未来成长。所以使儿童从知识、技能、思维上获得扎实本领应对未来挑战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目的。
以劳动历练担当:在劳动过程中儿童需要学会与环境相处、与他人相处、与自己相处,明白任何成果都来之不易,更深刻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和社会进步的不易,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在历练中学会担当,在成长中学会尽责。
基于300亩田园校区的实践,和学校一直秉承“走自然生长教育之路,办有温度有故事的学校”的办学理念,我们开始思考建构校园、田园、家园、社园“四园联动”的劳动课程,场域联动、学科融合与学段延展,这样劳动教育就打破了边界,和学校的各个“学习场”融通联动了起来。
在细分,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课程设计分低段、中段、高段三个级段,依据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、服务性劳动的要求,形成了更具体的课程目标。
我们学校的教学楼的打扫清洁工作全部由学生完成。每学年开学,学校将整个教学楼根据班级数量进行区片划分,每个班级分到属于本班的责任区域,从开学第一天起,学生每天固定在早读前、大课间、午休后、放学后打扫卫生区,他们的每一天从劳动开始、以劳动结束,将“干净,有序,读书”的校风践行在每天的劳动中。
目前,校园卫生工作已经建立一套成熟的管理与评价机制,为了激发学生自觉劳动的积极性,学校劳动工作的落实、管理、评价等都由学生完成。
2.学生管理:值周班级在固定时间对每班卫生情况进行检查,检查结果交由大队委学生干部进行汇总,并对当天卫生情况好的班级,在每天中午的校园广播站进行表扬。
3.学生评价:大队干部根据值周生统计的卫生情况,每两周评选一次“干净流动锦旗”,并在升旗仪式上颁发锦旗。由于学校良好的劳动氛围,“干净流动锦旗”是每个学生最重视的一项集体荣誉。
每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分到“一亩田”,伴随学生整个小学生涯。农场就是课堂,种植也是作业。学生常说,“班级‘一亩田’是我们的另一间教室”,“一亩田”将书本知识带到了田间地头,让学生所学知识立体化、生活化。
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班级的“一亩田”收获,学生们将自己种植、照料的卷心菜、土豆、玉米、南瓜带回家烹饪。品尝自己种植和采收的食物,滋味是不同的。也正因为有了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”的经历,学生才懂得了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不易。
田园劳动课程家长也参与其中,每个周末和假期,学生和家长以轮班的形式到“一亩田”进行劳动。学校有寒暑假,但田间的劳动无假期。一位家长说:“以前看到下雨就担心,害怕家里的窗户没有关紧;现在,一看到下雨就开心,‘一亩田’里的玉米有水‘喝’了。”
一年四季,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与这片土地对话,通过劳动懂得耕耘和收获,明白爱和珍惜。
从一年级入学开始,学生依照时令种下农作物,寒来暑往无间断,每一粒种子都撒在学生用锄头做出的田垄上。
为了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劳作和创造,农场里没有配备现代化农具,农作物需要的每一滴水都是学生用小桶打来浇下;恶劣天气袭来,农作物受损,学生要到农场给“受伤”的农作物“医治”;田间杂草学生一根一根拔除,成熟果实学生一个一个采摘。
不同季节种植不同农作物,收获的季节已经不仅限于秋天。
劳动习惯的养成一定离不开儿童的家庭日常生活,艾瑞德学校从2017年起,建立家庭与学校长效联动机制,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规定不同的家政项目,让学生每周末完成全校统一的家政作业:一二年级侧重教师引导,三四年级侧重家长示范,五六年级侧重习惯的自主养成。
1.周周有主题,事事有清单,让劳动成为常态
家园劳动课程以劳动为抓手,帮助学生学会弯腰、学会用双手解决问题,体验与困难打交道,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。有学生说:“在完成家政课程作业时,我能感觉到自己长大了,分担家务也是我的责任。”
从学科课程到家政劳动课程,从在校奋笔疾书到家里弯腰劳动,“做”是智慧的出发,“劳动”是修心的开始,看得见的劳动蕴含着看不见却关乎学生一生的重要素养。
(1)家长课堂。每个班级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,利用家长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很好的途径。每学期老师都会对家长的职业、特长进行统计,结合家长意愿设置“班级家长课堂课程表”,通过家长进班上课,孩子们了解到不同职业的特殊魅力。
(2)钉钉班级劳动作业本。每周的家政作业完成情况都会由家长或孩子自己拍成照片,形成文字叙述上传班级钉钉群,通过技术媒介,形成家政作业的发布、实施、反馈、留档体系,孩子在家劳动的过程和结果清晰可见。
(3)制定《家长工作指导手册》。“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”,为更好地同家长在教育上“共识而为之,携手而为之”,我们与家委会共同研制《家长工作指导手册》,其中关于劳动教育明确提出“家长要营造崇尚劳动的家庭氛围,并以身作则,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,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、好习惯。”并发布“学生家庭劳动作业包”,让家长清楚孩子小学阶段要完成的家庭劳动具体内容和指导方法。
这样,劳动教育犹如一条隐形的丝带,让学校、学生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,联系更加密切。
比如,六年级家政作业有一项是“为妈妈做一顿饭”。一个从来没有做过饭的学生,从买菜到和面,为妈妈做了一碗手擀面。当孩子将面条端到妈妈面前时,妈妈哭了,“没想到,昔日嗷嗷待哺的婴孩,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少年”。现在,学生周末在家不是懒洋洋地看电视,而是津津有味地做家务,用自己的劳动让家庭环境变得更美好。
我们始终相信“教育=关系+联系”。
儿童终有一天会走进社会,所以小学阶段的社园劳动能够帮助儿童提前接受职业启蒙,感受公益服务,为自己未来的生涯规划奠定基础。为更好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,我校有意识、有目的地进行资源链接,与企业、工厂、社区和社会团体保持互动,通过社会多维实践场所,增加儿童的劳动体验方式。
通过劳动课程,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作为校园义工穿梭在不同岗位的身影,在田园校区收获班级“一亩田”果实的喜悦神情,全家总动员参与家务劳动的温馨场景,在“让城市在爱中醒来”主题活动中眼睛里流露出对城市不同职业工作人员的敬佩。
1.课时怎么安排?
其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,居家时间长,对学生劳动教育的比例上侧重为校园劳动和家园劳动,内容以劳动认知为主;中年级学生校外参与时间增多,课时上田园劳动和社园劳动的比例按照中段学生年龄特点加大;高年级段学生居家时间减少,学科综合能力加强,课时比例侧重在社园劳动和校园劳动上。
学校“校长课程”中,李建华校长常常通过他每天的“校长60秒”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劳动的故事,在一个个故事里,我们听到后勤中心维修工的辛劳、学生劳作的喜悦、老师辅助成长的收获、家长为孩子亲手做的“一碗面”感动……
不仅校长讲劳动的故事,老师、学生和教职工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发掘、梳理、表达、传播劳动的故事。
回首过往之路,看到劳动教育的“孤独”终于见到了“彼岸”,我们欢欣鼓舞;憧憬未来之路,助力劳动教育在更广阔的教育时空中由“独白”走向“对话”,我们责无旁贷。
在劳动教育中坚守儿童立场、涵涌温度故事、追寻自然生长……我们期待,在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图谱、育人路径的同时,完成劳动、教育与生命的相互成全。
作者 | 李建华,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校长;杨海威,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小学部课程中心主任;韩董馨,郑州高新区艾瑞德国际学校幼教部园长助理;钱水征,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。
责编 | 芋圆
排版 | 又又
2594889720@qq.com
▼ 点击「阅读原文」,一键订购